一、核心计算方法
1. 滚球法(国际通用标准)
根据建筑物防雷等级,采用不同滚球半径(hr)计算保护范围:
- 第一类建筑物(重要设施,如危险品仓库):
- 滚球半径 hr=30米,地面保护半径约 27.5米,计算公式:Rx=h(2hr−h)−hx(2hr−hx)其中 h 为避雷针高度,hx 为被保护物高度。
- 第二类建筑物(普通住宅、商业建筑):
- 滚球半径 hr=45米,30米高避雷针的地面保护半径约 42.4米。
- 第三类建筑物(一般工业建筑):
- 滚球半径 hr=60米,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,需按公式计算具体参数。
2. 折线法(适用于低矮建筑或简单估算)
- 地面保护半径公式:r=1.5h(h为避雷针高度),例如30米高避雷针地面保护半径约 45米。
- 被保护物高度 hx 处的保护半径:
- 当 hx<15米 时:rx=(1.5h−2hx)
- 当 hx≥15米 时:rx=(h−hx)46。
二、实际应用参数
- 高度与保护范围的关系
- 避雷针越高,保护范围越大,但经济性和安全性需平衡,一般推荐高度为 35-45米。
- 示例:30米避雷针对第三类建筑(滚球半径60米)的保护半径比第一类建筑大 约60%。
- 联合保护范围
- 多支避雷针可扩大覆盖区域,两针间距不超过 7倍针高时能形成连续保护区。
三、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
- 地形与环境
- 山区或相邻高层建筑会缩小实际保护范围,需通过专业软件模拟验证。
- 安全风险
- 避雷针接地装置附近 10米内 存在跨步电压风险,需设置警示标识。
- 设备维护
- 定期检查避雷针锈蚀、连接松动等问题,确保导电性能。
四、推荐工具与规范
- 计算工具:AutoCAD插件或防雷设计软件(如Eaton防雷计算器)可精确模拟保护范围。
- 规范参考:需符合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》(GB50057)要求。